Tim哥
vip
币龄3.8年
最高VIP等级2
用户暂无简介
从 Agent Economy 价值重估,看 $GAIA 未来走势
我觉得,过去的 AI,更像是“单次任务的工具”,未来 3-5 年,它们将演变为可自主协作、管理复杂流程的智能代理网络,而@Gaianet_AI 正在这个趋势的核心位置上埋伏。
🔍 为什幺是 Gaia?
Gaia 是去中心化 AI Agent 的基础设施,目标是构建下一代 “可编程信任” 的 AI 经济系统。
🔹规模:70万+活跃节点,已完成 23.2 万亿次推理调用
🔹资金:2025 年 A 轮融资 2000 万美金,背后是 SIG、Mirana 等
🔹估值:FDV 仅 6290 万美金,对比 DeAI 龙头 FET(FDV 19.3 亿)显着低估
🔹代币结构:流通率仅 17%,Season 1 空投释放温和(3% 总量)
这种网络效应与稀缺供给的组合,在 DeAI 市场放大时会非常恐怖。
⚙ 技术护城河
Gaia 的三层架构(Verifiers、Miners、Domain Operators)确保了中心化 AI 做不到的东西:
🔸可验证推理:质押+罚没,保证输出可信
🔸高性能运行时:WasmEdge,CPU/GPU 近原生速度
🔸加密执行:TEE 保护模型 IP
这种设计,让 Gaia 能成为任何 DeAI 应用的可信底座,而不是单一产品。
💰 商业模式闭环
我认为 Gaia 最被低估的,是它不
AGENT-5.15%
DEAI2.49%
FET-0.3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ETH突破4,200,创四年新高🚀
不得不说,@defidotapp的运营节奏踩得真是准,这次想不火都难了。在此关键时刻,推出@defidotapp iOS移动端永续合约。
很多铁子们可能不理解,要知道过去几年,DeFi永续合约确实困在浏览器钱包和高Gas费的泥沼里,移动端体验几乎被CeFi垄断。
使用@defidotapp iOS客户端,无需额外充值Gas或切换网络,正在适合现在这种高波动行情,而且除了移动端方便外还有其他优势:
1、成本效率:可以在Base存入稳定币作为抵押,同时在Hyperliquid开ETH永续合约,绕开主网Gas费高峰。
2、结构性机会:ETH刚刚突破四年新高,市场有13.2亿美金的空头随时面临清算,这意味着波动加剧、机会更多。
3、三重收益机制:不仅有方向性收益,还能获得Hyperliquid积分 + DeFi App XP激励,转化为真实的代币价值积累。
4、HOME代币:回购DIP-005提案刚通过,每解锁1个 $HOME ,DAO回购1.5个,上限1.875亿代币(18.75%总供应量), ETH波动性增加→永续交易量上升→更大规模$HOME回购。
7月份DeFi永续DEX交易量创历史新高4,870亿(+34%),其中Hyperliquid单独清算3,190亿。
@defidotapp 7月永续交易量13亿, $HOME 价格同期+60%,这些都
ETH-0.8%
DEFI-2.98%
HYPE2.45%
HOME-2.24%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全网讨赞
不知道为什么@boundless_xyz 75个赞任务一直完不成
你们应该都到钻石了吧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NEAR Protocol生态爆发, $NEAR 代币趋势分析
在加密市场的喧嚣中,有些项目只是浪花,有些项目却在酝酿长波,NEAR Protocol 正是后者。
当前价格在 $2.46-$2.49 区间震荡,市值 $30.6亿,看似平稳,但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足以改变生态格局的催化剂。
一、市场表现:强支撑与关键阻力的拉锯
短线来看, $NEAR 已经在 $2.44 建立了强支撑,8月5日单小时吸收 320万枚代币的抄底量就是明证。
阻力位在 200日均线 $2.54 附近,一旦突破,将为价格打开更大的上涨空间。
技术指标给出了积极信号:
RSI 55.6:温和看涨
ADX 33.9:趋势正在增强
过去6天内,价格先从 $2.43 → $2.53 上涨4.2%,再经5%回调迅速修复
交易量也不俗,过去24小时成交额达 1.826亿美元,流动性充沛,为突破做足了准备。
二、基本面爆点:RHEA Finance点燃DeFi新格局
NEAR 生态今年最大的新闻,就是 @rhea_finance 的推出。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DeFi平台,而是整合了 Ref Finance(DEX)+ Burrow(借贷)的超级协议,直接掌握了 95% NEAR DeFi TVL——这相当于掌控了 1.48亿美元 的流动性资源。
背后的投资阵容同样豪华:
Jump Crypto + Dragonfly Cap
ADX0.06%
RHEA-7.1%
DEFI-2.98%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Sapien这么火的原因,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重新定义劳动价值的问题
人类智能的价值应该如何被公平地量化和分配?
在《圣经》里,神说:The worker deserves his wages
传统模式下,科技巨头免费获取用户数据训练AI,然后将AI服务卖回给用户。
Sapien的模式则是:用户直接参与AI训练过程,获得相应报酬,同时保持对自己数据的主权。
这种模式的深远影响:
👉劳动关系重构:从雇佣关系变为合作关系
👉价值分配公平化:创造价值的人直接获得回报
👉数据主权回归:个人重新获得对数据的控制权
@JoinSapien选择了一个看似平凡却极其关键的赛道——将人类智能货币化,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具革命性,值得深思。
15.1万粉丝,TGE进度80%,这些数字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让Sapien与众不同的,是它对"数据尊严"概念的重新定义。
post-image
  • 赞赏
  • 1
  • 转发
  • 分享
SBSomratvip:
1000 倍共鸣 🤑
一次部署,多链畅通,Avail从轻量集成到链际重构
在区块链世界,真正让人疲惫的,往往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反复造轮子。
每条新链上线,都要从头搭建基础设施:部署预言机、构建 AMM、适配钱包、引导流动性……开发者写着重复的代码,用户切换着不同的钱包和网络,而整个生态则陷入流动性的不断分裂。
这一切,直到 Avail Nexus 出现,才真正被打破。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在 Sophon 上打开一个 DeFi 应用,点击“兑换”,背后调用的却是部署在 Lens 链上的 Uniswap。资产不需要桥接、网络不需要切换、逻辑也不需要重复部署。授权一次,交易完成——像是原生应用那样流畅。而这一切,只因为它们都构建在同一个 Avail Stack 上。
Nexus 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功能模块,而是一种“共用能力”:把不同链上的资源、服务、基础设施,打包成可复用的“公共组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链的“开箱即用”。
从这里开始,变化逐一发生:
1、Rollup 不再孤军奋战,而是直接接入 Avail 的共享资源池
2、应用开发者不再局限于某一条链,可以自由编排多链间的状态逻辑
3、用户不再为桥接烦恼,体验也越来越接近 Web2 的丝滑顺畅
而这些,仅仅是 Avail 全栈战略的起点。无论是 Turbo DA 提供的数据可用性、Enigma 强化隐私能力、Infinity Blocks 提供无限空
AVAIL1.77%
SOPH-2.26%
DEFI-2.98%
UNI-0.72%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Surf正在解决链上信息过载与用户执行效率脱节的问题
这一愿景,也正是其能获得顶级资本青睐的关键。
@Surf_Copilot 由 @BuildOnCyber 团队开发,背后不仅有技术深度,更有资本实力的背书。其融资额高达 25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Multicoin Capital、Y Combinator Continuity、Animoca Brands 和 Delphi 等顶级机构。
Surf 的核心逻辑,是用 AI 驱动“发现—研究—交易”这一完整闭环。不仅解决信息聚合,还进一步推动用户在一个平台内完成从数据洞察到交易执行的全流程决策。
更具想象力的是,Surf Protocol 还计划支持长尾资产的永续合约交易:在“合约版 Uniswap”的设想下,它试图用 AMM + 衍生品的方式拓展市场覆盖面,把更多小众资产纳入 DeFi 流动性网络中。
资本支持+产品逻辑闭环+长尾资产策略,再叠加其将 37.5% $SURF 代币用于生态激励与治理的设计,Surf 不只是一个工具型产品,而是正在成为新一代 AI 加密入口的雏形。
最后,一句话总结:Surf 背后不缺钱、不缺方向,它缺的只是时间——验证 AI 能否真正重塑加密交易的路径与体验。
UNI-0.72%
DEFI-2.98%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欢迎登船,旅行者
请坐稳扶好,Spheron 星际舰队,现在起航🚀
Spheron是由真实算力驱动、由去中心化信仰打造的超级星舰,穿梭于 AI 与 Web3 的前沿宇宙之间。
$SPON 是舰队的核心燃料,驱动着四大智能模块同步运行,构建出一个高效自洽的价值飞轮系统。从内容生成到算力供给,从推理执行到用户参与,每一环都将 SPON 推向新的燃烧轨道。
🧠 KlippyAI = 星舰上的“幻象投影仪”
想象力是宇宙的燃料,而 KlippyAI 把它变成可见的能量。
它是舰队的创意引擎室,将文字转化为沉浸式视频,为创作者、营销人员和AI项目提供最前沿的视觉生成力。SPON 是其运转所需的 credits 燃料,形成 C 端用户直接驱动的代币消耗入口。
🤖 Skynet = 无代码的“AI 舰桥”
不再需要技术背景,每个人都能成为 AI 舰长。
Skynet 是舰队的AI 控制舱,提供无代码训练与部署能力。AI 代理的每一次运行、调用与推理,都通过 SPON 直接结算算力费用,跳过繁杂账户体系,让 SPON 成为 Web3 AI 世界的原生支付层。
🛰 Supernoderz = 星际节点工厂
没有社区,就没有能源,没有算力,就没有航行。
Supernoderz 是舰队的动力舱,每位社区成员都能化身“节点工程师”,通过质押 SPON 提供服务并获得收益。质押 → 服务 → 获利
SPON0.04%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Avail Nexus 一行代码,打通 USDC 流动的任督二脉
在模块化的语境下,区块链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多链、多角色、多系统”,而随之而来的最大问题,是资产在各链之间的割裂感与操作成本。
尤其是用户资产如 USDC 这样的大宗稳定币,仍然面临着繁琐的桥接操作和碎片化的用户体验。
Avail Nexus 做了什么?
在 Nexus 的架构下,链与链之间不再是孤立运行的“互不干涉系统”,而是被统一纳入一个可编排、可通信、可共享状态的数据流网络中。资产转移,状态同步,甚至链间逻辑调用,都可以通过 Nexus 实现“抽象化处理”。
从 Arbitrum 发起一次指令,USDC 可无缝流向 Base,全链状态自动同步,底层由 Nexus 完成全部路径计算、消息传输、有效性证明和目标链落地。
所以说,Nexus 不只是“替代桥”,它是在重构跨链的逻辑本身,用模块化逻辑为 DeFi 重塑资产流转层。
为什么 USDC 是关键突破点?
首先,不同链上 USDC 是不同合约、不同映射关系,用户和协议都面临操作不便和管理混乱。
其次,稳定币的跨链流转,是 DeFi 世界中最频繁、也最基础的需求。Nexus 把这一步打通,就等于在最底层完成了高频需求的标准化。
打通 USDC,就等于为模块化生态注入统一的“经济血液”,让流动性不再分散于多个孤岛,而是真正成为跨生态流转的公共资源。
@AvailPro
AVAIL1.77%
USDC0.01%
ARB-1.54%
DEFI-2.98%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早上好 ☀️ 𝕏 家族
快乐的星期二,我能得到早安家人吗?
打算把 @Infinit_Labs 加入我的列表,你怎么看?
HAPPY-4.03%
GET-0.08%
GM3.8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从操作到决策,Infinit 正在让 DeFi 进入智能代理时代
刚刚收到了 @Infinit_Labs 官方的再次预热。随着 V2 版本的临近,Infinit 即将正式上线 Agent Swarm,一个让用户可以自定义选择 AI 执行模型的代理网络。
Two systems, one experience💪
意味着 Infinit Intelligence(研究与推荐)与 Agent Swarm(执行与落地)将协同运作,正式开启 DeFi 的“智能代理时代”。
Infinit 的核心逻辑很清晰:将用户原本需要亲自完成的链上操作流程:例如换币、跨链、配置策略、管理滑点、签名确认等完全交给 AI 执行,用户只需选择目标或策略,剩下的步骤全部自动完成。你不需要再去对接多个协议、跳转多个界面、担心哪个签名点错、哪个操作被钓鱼。
Infinit 想解决的,不是某个工具怎么用得更顺,而是整个 DeFi 使用门槛过高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 AgenticFi 模式。
Infinit 所提出的“智能代理金融”概念,其精髓在于:
过去的 DeFi 是“操作导向”:用户必须理解每一步的原理和风险;
而 AgenticFi 是“决策导向”:用户只需做选择,AI 负责执行。
Infinit 把 DeFi 的复杂变简单,把操作转为判断,用智能代理完成策略跑动,让“想法一动,策略即行”成为现实,期待上线!
DEFI-2.98%
AGENT-5.15%
BZZ-1.7%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话题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