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Resupply黑客攻擊事件揭示DeFi行業信任危機 用戶維權困境凸顯
評論者3D:Resupply事件反映了DeFi行業信任危機
距離Resupply遭遇黑客攻擊已過去一周。6月26日,該DeFi協議的wstUSR市場出現安全漏洞,導致近960萬美元加密資產損失。作爲早期參與者之一,3D在其YouTube頻道連續三天發布維權視頻。我們聯繫到3D,聽他講述了這次事件的始末。
3D是較早參與Resupply挖礦的用戶,既是挖礦玩家也是內容創作者。在訪談中,他表達了對項目方的質疑和憤怒,也談到了一些行業潛規則。他認爲Curve的"默認背書"、項目方對黑客的被動應對,以及社區維權時遭遇的羞辱,都反映出DeFi行業存在的問題。
對3D而言,比起金錢損失,更令他寒心的是對行業信心的動搖。他坦言自己雖非損失最重的,卻可能是最憤怒的------不是因爲錢,而是因爲用戶被漠視與羞辱。他的經歷折射出DeFi參與者的共同困境:權責不明、維權無門、道德底線不斷後退。
以下是對話內容摘要:
Resupply事件回顧
3D表示,目前受損資金規模約爲保險池體量,即3800萬美元左右。項目方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用戶直接承擔15.5%的本金損失。團隊一名開發者出資約150萬美元,從項目金庫拿出80萬美元,總計覆蓋了20%多的損失。
3D認爲項目方應對危機的表現極其不專業。他們沒有公開喊話黑客、發布公告說明情況,也沒有啓動任何法律或追責機制,甚至連與黑客溝通的嘗試都沒有,完全是一副放任自流的態度。
相比之下,其他項目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至少會發布公告、暫停合約、聯繫白帽黑客、嘗試追回資金等。但Resupply團隊似乎對此毫不關心。
項目方的問題處理
3D指出項目方在兩個方面表現極其糟糕:
對追回被盜資產極其被動,甚至完全不作爲。事發至今已數日,仍無實質進展。
對社區態度傲慢冷漠。用戶詢問情況時,他們直接定性"保險池承擔損失",不給任何討論空間。用戶質疑做法時,反遭諷刺攻擊,甚至被封號。
項目方辯稱"用戶賺了17%年化收益,就該承擔風險",但3D認爲這邏輯站不住腳。參與一個年化17%的策略,不代表要爲協議被盜負全責。
更嚴重的是,黑客通過漏洞無成本鑄造了1000萬穩定幣並拋售,打破了超額抵押機制。但項目方沒有及時暫停協議,讓用戶自行操作撤資。結果是行動快的用戶撤出,而保險池用戶因7天延遲提取被鎖定。
Curve的角色
3D表示,Resupply本質上是爲Curve服務的項目,爲其背書並作爲生態一員。沒有Curve背書,Resupply不可能募到這麼多資金。用戶參與的主要原因是:
其商業模式圍繞Curve穩定幣,等於幫助Curve增長,這種綁定關係讓人感覺安全。
Curve官方公開承認並爲項目背書。
然而事發後,Curve迅速切割,稱只是"生態項目,與己無關"。3D認爲這種態度很不負責任。即便是小KOL推薦過的項目出事,也會及時發聲說明情況。Curve先是積極背書,出事就撇清關係,讓人難以接受。
DeFi用戶維權困境
3D指出,當前DeFi用戶維權最大難點是權責不清,加上行業缺乏監管。美國用戶可能通過法律途徑追責,但其他地區用戶基本無法可依。
面對不負責任的項目方,用戶只能靠自己發聲、組織行動。3D表示,雖然個人經濟損失不大,但對這種態度感到憤怒,認爲是一種侮辱。如果所有項目都這樣,行業將無法持續。
項目篩選建議
對於新項目,3D建議重點關注:
商業模式:項目靠什麼賺錢,利潤來源在哪裏。
協議機制:資金流轉是否順暢,有無時間鎖或高額手續費。
團隊背景:是否匿名,有無投資機構支持等。
此外,還可主動與項目方溝通,觀察其回應態度。審計報告可參考,但不能完全依賴。
對行業的看法
3D坦言,這次事件讓他對行業前景感到擔憂。雖然個人損失不大,但對行業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如果所有項目都採取類似態度,整個行業將難以爲繼。
他表示,15.5%的損失相當於一年挖礦收益歸零。對於採取相對低風險策略的用戶來說,這種損失難以接受。行業亟需建立基本的自律機制,項目方也應有起碼的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