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FXC Intelligence:2025年穩定幣跨境支付全面爆發 新興市場成主戰場
FXC Intelligence:2025年穩定幣跨境支付現狀
一、穩定幣生態
穩定幣雖仍屬新興技術,卻在短短數年間完成了從邊緣實驗到主流視野的躍遷。
"過去18個月的變化尤其劇烈,"B2B穩定幣支付公司Orbital聯合創始人兼CEO Chris Mason指出,"率先擁抱穩定幣的往往是高風險、高成長的新興行業玩家;如今,第二波浪潮已至——支付服務商和傳統銀行正集體覺醒。"
OpenPayd(法幣金融基建提供商)CEO Iana Dimitrova補充道:"當下的爆發並非一夕之功,而是15餘年試錯與迭代的厚積薄發。市場對穩定幣的實用價值終於形成共識,技術本身也走到了可規模商用的臨界點。"
1.1 穩定幣簡史
穩定幣起源於2008年加密貨幣的推出:一種代幣化、去中心化且不可篡改的數字貨幣,運行在基於分布式帳本的區塊鏈上。穩定幣最初伴隨比特幣而生,2008年10月由一位匿名研究員(化名中本聰)發表了一篇題爲《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將比特幣引入世人。
從一開始,比特幣就被定位爲一種無需金融中介機構的在線支付方式。盡管早期採用者進行了一些有限的支付實驗,但它在互聯網原住民和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投機的技術人員中廣受歡迎。隨着未來幾年人們對比特幣興趣的日益增長,一些人開始嘗試利用其底層技術進行跨境支付。然而,由於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劇烈、缺乏監管以及與黑市活動存在一些關聯,許多人難以將其視爲一種支付技術。
隨着穩定幣的出現,情況發生了改變:穩定幣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目前正在見證它從早期互聯網的時代邁入現代數字時代的開端。
第一個以穩定幣形式發行的數字貨幣是BitUSD,它於2014年引入了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此處指美元)1:1錨定的概念。然而,由於它是由加密貨幣支撐的,因此並不完全符合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穩定幣的定義。
其他公司也迅速跟進,但真正引入法定貨幣儲備概念的是Tether,它於當年晚些時候推出了USDT。在接下來的幾年裏,USDT的受歡迎程度和關注度不斷提升,但也面臨着透明度和監管方面的質疑,最終Tether採取了重大舉措來解決這些問題。
在穩定幣發展的早期,開發者們正在逐步理解穩定幣的含義及其使用方法。在2018年,更多受監管的穩定幣開始湧現,Paxos推出了現在的Pax Dollar(USDP),Circle通過與Coinbase的聯盟推出了USD Coin(USDC)。這些受監管的、總部位於美國的穩定幣開始越來越受歡迎,不僅加密貨幣領域,主流金融行業也對此產生了興趣。與此同時,基於穩定幣構建的金融基礎設施參與者也開始湧現,包括2018年的Fireblocks和2021年的BVNK。
然而,2022年和2023年初,穩定幣面臨着極大程度的信任危機,當時發生了幾起震驚行業的事件。首先是TerraUSD(UST)的突然暴跌。這是一種非常規的算法穩定幣,其支撐機制並非現金儲備,而是基於算法的機制。當其價值從1美元的掛鉤匯率大幅下跌之後,"死亡螺旋"引發的恐慌性交易也導致其他一些穩定幣的價值在主要市場上短暫波動。盡管UST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穩定幣,並且Circle、Paxos和其他公司試圖與算法穩定幣劃清界限,但其對整個行業的聲譽造成的損害仍然顯著。
盡管許多參與者聲稱他們的資產儲備能夠保護他們免受上述問題的影響,讓他們感到安心,但2023年初硅谷銀行(SVB)的倒閉引發了新的問題。崩潰之時,Circle在硅谷銀行(SVB)的儲備約爲33億美元,最初這些存款是否能得到保障存在不確定性。這引發了所謂的"影子擠兌",因爲持有者擔心他們無法以1:1的價格贖回該穩定幣,導致其交易價值跌至歷史最低水平。雖然美國政府最終確實爲硅谷銀行的儲備提供了擔保,Circle也從未面臨無法贖回所持USDC的真正風險,但這次聲譽受損更爲嚴重,尤其對於那些需要擁有美國儲備且有強大後盾的穩定幣的機構而言。
在這場危機中,海外USDT的採用率持續攀升,美國USDC的流通代幣數量在2023年期間卻穩步下降。正因如此,一個精簡、更穩健的行業版本開始慢慢從這場危機的灰燼中崛起。在關鍵渠道和垂直行業的真正需求推動下,基礎設施公司的交易量和採用率不斷攀升,並相應改進產品;而其他公司則推出專注於其技術真正效用的產品。2023年下半年,PayPal推出了PayPal USD(PYUSD),爲行業投下了至關重要的信任票;而其他公司則致力於教育那些對穩定幣不太確定的人,以建立監管框架並提高採用率。Orbital CEO Mason表示:"教育工作確實很艱難,但人們真的開始理解它了。"
從2024年初開始,USDC的流通代幣數量再次攀升,專注於支付的新發行代幣數量也持續增長。最近,川普重返美國總統寶座,也增加了對該技術的機構支持,《GENIUS法案》等監管措施也隨之出臺。
如今,隨着採用率迅速攀升,跨境支付行業也表現出濃厚興趣,未來還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但穩定幣的基本原則與中本聰在比特幣論文中最初設定的前提大致相同。
1.2 跨境支付領域對穩定幣興趣漸濃
隨着穩定幣技術的興起,其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案例也逐漸增多。正如Paxos的Kendall解釋的那樣,盡管目前穩定幣使用仍主要集中在"加密原生活動",但該領域對其的興趣正在不斷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終端用戶最本質的需求所推動的。
這一經歷在該領域的許多企業中都有所體現,包括專注於B2B企業間支付的Conduit。然而,在過去的一兩年裏,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此類請求主要來自有全球貿易需求的企業,但在跨境支付的其他方面,穩定幣的採用也在不斷增加,包括MoneyGram,該公司已開始提供穩定幣支付功能。2022年,MoneyGram開始以USDC發送匯款,此後其在該領域的業務能力不斷拓展,包括推出白標數字錢包的入金和出金解決方案MoneyGram Ramps,以及滿足自身跨境資金管理需求。
如今,盡管穩定幣在市場中所佔份額很小,但其關注度卻明顯上升。2025年上半年,有關穩定幣和支付的新聞稿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86%,這一增長速度超過了此前穩定幣整體新聞稿的增長速度,而涉及跨境支付和穩定幣的新聞稿數量更是猛增了1000%以上。而且這只是公開推出穩定幣解決方案的公司。
據BVNK Harmse稱,支付行業的絕大多數公司都看到了這項技術帶來的機遇,即便他們尚未公開討論。"我認爲95%的公司都看到了這一點,"他說,"從我們正在進行的對話和潛在合作來看,確實有很多傳統支付公司正在積極投入,甚至是一些你原本認爲不會投入的公司。"
1.3 穩定幣支付投資激增
除了老牌企業興趣高漲,資本也持續加碼。盡管整體創投環境趨冷,但穩定幣賽道仍吸金不斷,過去一年大批項目官宣融資。
與此同時,一系列並購也在加速:傳統巨頭希望通過收購迅速補齊自身在該領域的能力。盡管動作頻繁,Stripe於2024年宣布、2025年初完成的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Bridge收購案,仍被普遍視爲整個行業"認真對待這項技術"的催化劑。
BVNK的Harmse表示:"它迫使所有人重新審視這一賽道。我們原本就在與多家全球頂級支付公司洽談,這次收購直接把對話節奏加快了好幾倍。"
而在Airwallex聯合創始人兼CEO Jack Zhang看來,Stripe此舉的深意不止於此:"Stripe是敘事高手。他們借這次收購打造了一個超級品牌故事,把穩定幣真正推到聚光燈下,甚至可以說,它助推了今天這場穩定幣熱潮的形成。"
二、穩定幣的跨境支付現狀
穩定幣支付的底層邏輯很簡單:理論上,它在多個維度(速度、可靠性和透明度)都優於現行主流方案。盡管成本方面(出入金承兌)還有待優化,但這取決於流動性的進一步提升。
然而,現實並不只有光鮮。盡管成功案例越來越多,穩定幣支付在落地時仍面臨諸多復雜環節;支付場景的總體規模偏小,也讓部分能力仍在驗證階段。
因此,穩定幣的真正價值體現在那些能夠"切實、可靠地改善現有支付體驗"的場景。至少目前,這種改善最集中地發生在新興市場。
2.1 新興市場:穩定幣的"主戰場"
無論是早期就押注穩定幣的支付基礎設施公司,還是最近才入場的新玩家,觀點都出奇一致:在那些傳統支付體系薄弱的國家,穩定幣不只是"現在最好用的方案",更是催生出整條"穩定幣跨境支付"賽道的原動力。
OpenPayd的Dimitrova表示:"全球電商平台早就感受到在基礎設施落後的國家收款、放款、留存的痛點。他們一直在後臺悄悄尋找替代方案,只是傳統金融機構現在才意識到這一點。"
痛點人羣不止想把資金"便宜、快速地搬進來搬出去",還包括:1)難以獲得國際可用支付工具的企業; 2)深陷本幣波動泥潭的機構和個人。
然而,新興市場的需求並非鐵板一塊,一個場景的爆發會衍生出更多場景,需求層層外擴。可以確定的是,大量走"冷門通道"的跨境資金流已形成一個可觀且仍在膨脹的市場。穩定幣玩家蜂擁而入,客戶畫像也愈發"高階"。
Conduit的Gertman說:"我們正在服務一家航空公司,他們需要在非洲多國收款,再匯回歐洲總部。只要他們迅速弄清使用場景,就會立刻試水。"
不僅客戶端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