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污染比特币后「1BTC≠1btc」,原生Bitcoins为何是下个圣杯?

当华尔街巨鳄取代早期信仰者,比特币看似迎来了黄金时代,然而金融权力交接的背后,是其核心价值的悄然质变,金融化的背景下,未来如何催生一种更稀缺、更纯粹的资产—「原生比特币」。 (前情提要:德勤调查:99%企业CFO将长期采用加密货币,稳定币与比特币备受关注) (背景补充:百亿卖压没能动摇比特币,BTC 下一目标冲上 14 万美元? ) 当市场为比特币(Bitcoin)早期巨鲸(Whale)的退场而欢呼,将其视为「市场成熟」的健康讯号时,我仿佛看见了过往资本市场熟悉剧本再次上演:一场精心包装的权力转移,正以「主流化」之名,悄悄地玩着旧游戏的本质。 延伸阅读:他卖完了!8万枚比特币远古巨鲸「全部出货」套现90亿镁,Galaxy喜贺史上最大客户 看到新闻标题高喊着「旧时代的守卫正被新时代的泰坦取代」,华尔街的机构、ETF 如同饥渴的鲨鱼,大口吞噬着早期信仰者抛出的筹码,加密用户与华尔街正发着各种奇怪的分析声称这是新时代的到来。 表面上是场双赢的盛宴,OG Bitcoiners 实现了惊人的财富自由,而比特币则获得了进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门票,价格似乎有了更稳固的支撑,然而当我拨开这层由流动性与制度化交织而成的迷雾,我看到的却不是一个单纯的资产换手,而是一个深刻的价值分裂,一个比特币网路与商业包装本质的冲突正在展开。 这场看似健康的轮替,正在无形中催生出一种比比特币本身更为稀缺、更接近其原始理想的资产——「原生比特币」(Native Bitcoin)。华尔街的拥抱,或许不是加冕,而是一剂甜蜜的毒药。 比特币双重宇宙:「金融比特币」vs「原生比特币」 我们先建立一个核心认知:比特币的金融化,大家喊的「20xx年100万美元」,在未来并非让所有比特币有着同样的升值价格,只是一个可描述的模糊愿景,背后实际上的真实价值层级,在不同层次都可能出现分裂: 第一个分裂宇宙,是「机构级比特币」(Institutional BTC),这些比特币存在于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之下,它们被持有于 ETF 的托管钱包、在合规交易所内交易、其每一次流动都受到 KYC(认识你的客户)与 AML(反洗钱)的严格审查。它们不仅在链上历史清晰可追溯,就像一份份摊在阳光下的财务报表,而在各个机构中,他们对客户的资料更是寥落指掌。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种类型的比特币是完美的——它安全、合规、流动性高。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市场价格上,是一种被驯化、被纳入监管框架的数位商品。 但实际上机构化的比特币,正在不断地被金融衍生品等方式不断被包装,并且在交易上正在被逐渐脱离原生网路,机构级比特币走向了自比特币被创造出来后,中心化交易所化现象的极致,即大量的交易将被链下交易所取代,比特币原生网路仿佛变成了仅限「巨鲸与机构」交易的路径,当中心化网路被逐渐架空,这可能不是什么健康的指标。 第二个分裂宇宙,则是「原生比特币」(Native BTC),这是我认为未来真正稀缺性的所在。所谓「原生」,指的是那些像刚从矿工手中挖出、未经多次流转的「处女比特币」(Virgin Bitcoin),或是那些交易历史极简、从未与任何受制裁地址或高风险平台(如匿名混币器)、高存量托管冷热地址产生关联的「纯净比特币」。它们就像一张未经流通的崭新钞票,没有历史的包袱。其价值不仅仅是市场价格,更重要的是其「属性价值」——绝对的隐私性、强大的抗审查能力,以及在全球监管网络之外自由流动的潜力,以及不管任何交易所与国家的法规审核为何,都能在全球流动的真正价值。 OTC市场验证 这种价值分层并非危言耸听,它早已在高端的场外交易(OTC)市场成为现实,事实上机构级买家为了确保符合法规,愿意支付「纯净溢价」(Purity Premium)来购买有着清晰来源证明的比特币,这已经是公开是的事实。他们聘请链上分析公司(如 Chainalysis)来做「资产尽职调查」,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来自骇客攻击或暗网市场的「污点资产」,而干净的比特币更可以省下这笔成本,拿来堆叠溢价抢购纯净比特币,而交易所在实物处理上,更可能将这些纯净比特币,单独分开冷钱包进行托管,以免造成污染。 这就像艺术品市场的逻辑。同样是毕卡索的画,一幅传承有序,曾被洛克斐勒家族收藏,来源清晰;另一幅则来路不明,纵使是真迹,其市场价值与被接受度也将大打折,因为其每个接手者,都要为其背景来源做出巨大的背书成本,而「原生比特币」的价值,正建立在这种「来源的纯净性」之上。 当一个比特币不再等于一个比特币:可替代性正在崩坏 价值分层的背后,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危机,它直指货币最根本的属性——可替代性(Fungibility)的丧失。所谓可替代性,指的是每一单位的货币都应该是相同且可互换的。你口袋里的一百元,跟我口袋里的一百元,价值完全相等,你无需关心我这张钞票的上一手是谁。这是货币能够顺畅流通的基石。 但比特币的透明帐本,正使其面临一场可替代性的无声崩坏。由于每一笔交易都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透过日益先进的链上分析技术,任何一枚比特币的「前世今生」都能被追踪。这就创造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比特币开始被各国监管与KYC制造了「身份」。 当一枚比特币曾与被标记为非法的地址有过接触,它就可能被贴上「污点」(Taint)的标签。合规的交易所可以拒绝接收这枚比特币,持有它的用户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帐户被冻结。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比特币显然不再等于另一个比特币。一个「干净」的比特币,和一个「有污点」的比特币,其实际购买力与流动性已截然不同。 有人可能会反驳,这只影响了极少数涉及非法活动的资金。但这种想法过于天真。随着全球监管的收紧,对「污点」的定义只会不断扩大。今天,与暗网交易的地址是污点;明天,与未经 KYC 验证的钱包互动可能就是污点;后天,任何经过隐私混币协议的比特币,都可能被视为「高风险资产」。这种「污染」的范围会像涟漪一样扩散,最终,只有那些来源清晰、历史单纯的「原生比特币」才能被视为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比特币被主流金融接纳的最大代价,正是牺牲了这种货币的「无记忆性」。当它越来...

BTC-1.47%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