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手?我有话说!」Gate广场挑战赛——秀操作赢$2,000,百万流量加持!
你是下一个明星交易员吗?
想让自己的名字闪耀广场热搜?想吸引数万追随者?百万流量已就位,就等你来承接!
🎉 双重豪礼,赢家通吃!
1️⃣ 晒单排行榜奖励
收益率排名前10的用户,瓜分 $1,500合约体验券!巅峰对决等你来战!
2️⃣ 晒单幸运奖
随机抽取10位用户,每人赠送 $50跟单包赔券!即使不是大神,也有机会躺赢!
🎮 参与方式超简单!
✅ 在 Gate广场 晒出你的交易战绩,并成为带单员!
✨ 发帖要求:
内容必须原创,并带上 #CopyTrading# 或 #跟单# 标签
附上 收益率截图 或 交易卡片,并分享你的 独家交易心得
严禁AI生成虚假交易,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观点犀利、逻辑清晰,干货越多越吸粉!
⏰ 活动截止:8月15日 10:00(UTC+8)
【立即发帖】 展现你的王者操作,承接百万流量,成为下一个交易传奇!
💬 还在等什么?Gate广场,等你来战! 💪
虚拟货币犯罪司法认定探析:从传销到诈骗的定罪逻辑
涉虚拟货币犯罪的司法认定路径探析
一、引言
近期在整理研究涉虚拟货币类刑事判例时,发现司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存在一些"潜规则",或者说是定罪尺度上的路径依赖问题。本文将探讨在一些常见的涉币类犯罪中,司法实务是如何确定某行为构成犯罪的。
二、案例简介
2020年4月,浙江省高院对一起虚拟货币相关的集资诈骗案作出判决。该案涉及发币、宣传推广、营销拉盘、ICO等多种业务模式。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主犯夏某某最初被湖北省钟祥市法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缓刑,但后来被杭州市中院撤销原判,改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这一判决差异引发了对涉币类犯罪定罪逻辑的思考。
三、常见的涉币类犯罪及入罪逻辑
(一)虚拟货币相关交易行为的合法性
自2017年9月国家七部委发布相关公告后,在中国境内进行代币发行被视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即使是境外发行的虚拟货币,如果要在现实中变现,仍需与法定货币兑换。法院认为,虚拟货币的发行未获国家认可,本身无实际经济价值。
在夏某某案中,法院认为其发行的虚拟货币属于一种旁氏骗局,发行方的行为被认定为违规违法。但对普通参与者(买方)的行为是否违法,法院并未明确表态。
(二)涉币类犯罪的常见类型
涉币类犯罪主要包括诈骗类犯罪、传销犯罪、开设赌场犯罪和非法经营罪等。诈骗类犯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传销犯罪通常涉及多层级架构和返利机制;开设赌场罪可能涉及某些虚拟货币交易所的业务;非法经营罪则可能涉及虚拟货币作为外汇兑换工具或用于支付结算的情况。
(三)涉币类犯罪的入罪逻辑
以传销犯罪和集资诈骗罪为例:
传销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设置门槛吸收参与者、以发展人员数量计算报酬、形成三层以上且30人以上的组织结构、目的是骗取参与者财物。
诈骗类犯罪的本质是骗取他人财产。在虚拟货币案件中,空气币虽无价值,但可作为诈骗工具。集资诈骗罪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非法集资的性质,通过虚拟货币吸引投资者,形成资金池。
四、结语
尽管投资虚拟货币并未被明确禁止,但相关部门对"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行为有较大解释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各地对相关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可能存在差异,这在涉虚拟货币案件中尤为明显。因此,参与虚拟货币相关活动时需谨慎评估潜在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