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C-6147:半强制性NFT产权分离新标准2023年3月7日,以太坊改进提议EIP-6147正式进入最终版本阶段。该标准作为ERC-721的扩展,实现了NFT和SBT的持有权与转让权的分离,并引入了一个可设置到期时间的"守卫者"(Guard)角色。这一创新使得NFT防盗、借贷、租赁以及SBT的应用更加灵活。本文将深入解析ERC-6147的实现机制,并与之前的NFT租赁协议ERC-4907和ERC-5055进行对比,全面分析该协议及其潜在应用场景。## 1. 背景NFT已成为区块链领域的热门话题。借助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和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执行,NFT实现了链上资产的确权与管理。然而,NFT最大的短板在于流动性不足。事实上,NFT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非源于协议本身,而是由于缺乏对NFT使用价值的探索。如何提升NFT的实用性,让其价值不仅依赖于市场炒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影响NFT使用价值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是NFT协议本身的局限性。### 1.1 产权耦合导致的问题目前,高价值NFT往往面临安全风险。虽然有将NFT转入冷钱包等防盗方案,但这些做法往往会影响NFT的使用便利性。在NFT借贷中,所有者需要将NFT转移到借贷合约中,在借贷期间失去NFT的使用权。这种产权耦合的问题与现实中的房产抵押贷款有很大不同,后者在非风险情况下通常不会剥夺房主的使用权。此外,SBT(灵魂绑定代币)的不可转让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用户的私钥泄露或丢失时,找回SBT将变得非常复杂。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如学术不端),发行方可能需要收回SBT,但缺乏相应的标准机制。### 1.2 产权分离方案的挑战之前已有一些尝试实现产权分离的方案,如ERC-4907和ERC-5058。这些方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强制性程度。ERC-4907采用了简单的哲学,仅定义了愿景,将具体实施交给社区共识。它在ERC721基础上新增了一个UserInfo数据对象,引入了"用户"维度。然而,其强制性有限,NFT转移就能终止租赁授权。ERC-5058则采用了"零信任"哲学,通过代码实现严格的强制性。它管理NFT的锁定状态,提供锁定即转移的功能。然而,其过高的强制性和复杂的操作可能影响了其广泛应用。相比之下,新通过的ERC-6147采取了一种平衡的"半强制"方案,为NFT产权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 2. ERC-6147的运作机制ERC-6147是对ERC721的扩展标准,其核心在于引入了"Guard"(守卫者)角色。### 2.1 Guard的定义与控制Guard由一个地址和到期时间组成:soliditystruct GuardInfo { address guard; // 守卫者地址 uint64 expires; // 到期时间}只有NFT的当前所有者或被授权地址可以通过changeGuard方法设置Guard。设置时有几个关键限制:- Guard不能设为零地址- 只有当前Guard可以修改自身- 只有NFT所有者或被授权者可以设置Guard任何人都可以通过guardInfo方法查询某个NFT ID的当前Guard信息。Guard到期后会自动失效,无需额外交易。只有Guard自身或时间到期可以移除Guard身份。### 2.2 Guard的权限Guard具有强制转移权。对于设置了Guard的NFT,只有Guard地址才能执行transferFrom操作。需要注意的是:1. 设置Guard后,原持有者只保留持有权,失去转移权。其他DApp仍可查询到原用户是所有者,但无法执行转移。2. 在使用原生transferFrom或safeTransferFrom方法时,Guard设置不会自动清除。建议使用transferAndRemove方法,该方法会在转移后清除Guard信息。3. Guard可以通过changeGuard方法转让守卫权。### 2.3 Guard的限制Guard不能设置代扣授权,也不能执行approve操作。这是为了防止Guard归还转移权后,通过approve转移NFT,造成难以察觉的违规行为。## 3. 总结以太坊上每天有超过30万笔NFT交易,存在20多万个NFT合约。这些数据凸显了NFT在资产确权和金融属性方面的价值。然而,NFT的应用正在从单纯的金融属性向更广泛的实用性拓展,如Lens的社交关系确认、GameFi的游戏资产、Mirror的内容创作众筹等。相比ERC-4907,ERC-6147在兼容性方面有显著优势。它不要求项目主动支持新角色,只需认可所有者即可,这使得它更容易被现有应用采纳。此外,ERC-6147还提出了"可管理的SBT"和"有效的SBT"概念,在保持不可转移特性的同时,也考虑了潜在的管理需求,如社交恢复、SBT收回等场景。随着以太坊生态的不断发展,像ERC-6147这样的创新标准将为NFT和SBT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向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ERC-6147: NFT产权分离新标准引入守卫者角色 提升安全性与应用灵活度
ERC-6147:半强制性NFT产权分离新标准
2023年3月7日,以太坊改进提议EIP-6147正式进入最终版本阶段。该标准作为ERC-721的扩展,实现了NFT和SBT的持有权与转让权的分离,并引入了一个可设置到期时间的"守卫者"(Guard)角色。这一创新使得NFT防盗、借贷、租赁以及SBT的应用更加灵活。
本文将深入解析ERC-6147的实现机制,并与之前的NFT租赁协议ERC-4907和ERC-5055进行对比,全面分析该协议及其潜在应用场景。
1. 背景
NFT已成为区块链领域的热门话题。借助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和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执行,NFT实现了链上资产的确权与管理。然而,NFT最大的短板在于流动性不足。
事实上,NFT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非源于协议本身,而是由于缺乏对NFT使用价值的探索。如何提升NFT的实用性,让其价值不仅依赖于市场炒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影响NFT使用价值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是NFT协议本身的局限性。
1.1 产权耦合导致的问题
目前,高价值NFT往往面临安全风险。虽然有将NFT转入冷钱包等防盗方案,但这些做法往往会影响NFT的使用便利性。
在NFT借贷中,所有者需要将NFT转移到借贷合约中,在借贷期间失去NFT的使用权。这种产权耦合的问题与现实中的房产抵押贷款有很大不同,后者在非风险情况下通常不会剥夺房主的使用权。
此外,SBT(灵魂绑定代币)的不可转让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用户的私钥泄露或丢失时,找回SBT将变得非常复杂。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如学术不端),发行方可能需要收回SBT,但缺乏相应的标准机制。
1.2 产权分离方案的挑战
之前已有一些尝试实现产权分离的方案,如ERC-4907和ERC-5058。这些方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强制性程度。
ERC-4907采用了简单的哲学,仅定义了愿景,将具体实施交给社区共识。它在ERC721基础上新增了一个UserInfo数据对象,引入了"用户"维度。然而,其强制性有限,NFT转移就能终止租赁授权。
ERC-5058则采用了"零信任"哲学,通过代码实现严格的强制性。它管理NFT的锁定状态,提供锁定即转移的功能。然而,其过高的强制性和复杂的操作可能影响了其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新通过的ERC-6147采取了一种平衡的"半强制"方案,为NFT产权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
2. ERC-6147的运作机制
ERC-6147是对ERC721的扩展标准,其核心在于引入了"Guard"(守卫者)角色。
2.1 Guard的定义与控制
Guard由一个地址和到期时间组成:
solidity struct GuardInfo { address guard; // 守卫者地址 uint64 expires; // 到期时间 }
只有NFT的当前所有者或被授权地址可以通过changeGuard方法设置Guard。设置时有几个关键限制: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guardInfo方法查询某个NFT ID的当前Guard信息。Guard到期后会自动失效,无需额外交易。
只有Guard自身或时间到期可以移除Guard身份。
2.2 Guard的权限
Guard具有强制转移权。对于设置了Guard的NFT,只有Guard地址才能执行transferFrom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
设置Guard后,原持有者只保留持有权,失去转移权。其他DApp仍可查询到原用户是所有者,但无法执行转移。
在使用原生transferFrom或safeTransferFrom方法时,Guard设置不会自动清除。建议使用transferAndRemove方法,该方法会在转移后清除Guard信息。
Guard可以通过changeGuard方法转让守卫权。
2.3 Guard的限制
Guard不能设置代扣授权,也不能执行approve操作。这是为了防止Guard归还转移权后,通过approve转移NFT,造成难以察觉的违规行为。
3. 总结
以太坊上每天有超过30万笔NFT交易,存在20多万个NFT合约。这些数据凸显了NFT在资产确权和金融属性方面的价值。
然而,NFT的应用正在从单纯的金融属性向更广泛的实用性拓展,如Lens的社交关系确认、GameFi的游戏资产、Mirror的内容创作众筹等。
相比ERC-4907,ERC-6147在兼容性方面有显著优势。它不要求项目主动支持新角色,只需认可所有者即可,这使得它更容易被现有应用采纳。
此外,ERC-6147还提出了"可管理的SBT"和"有效的SBT"概念,在保持不可转移特性的同时,也考虑了潜在的管理需求,如社交恢复、SBT收回等场景。
随着以太坊生态的不断发展,像ERC-6147这样的创新标准将为NFT和SBT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向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