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法明确加密资产地位 监管与税收体系迎重大转变

越南加密资产政策革新:监管与税收体系的重大转变

引言

越南对加密资产的法律定位长期模糊不清,税收政策也处于灰色地带,市场参与者面临持续的不确定性。这一状况在2025年6月14日发生重大转折,越南国会通过了《数字技术产业法》,首次将加密资产纳入法律框架并实施分类监管,正式赋予其法律地位,成为越南加密资产监管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新法将数字资产划分为虚拟资产和加密资产两类,排除了证券、数字法币等金融工具,并授权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同时强化了网络安全、反洗钱及反恐融资要求。该法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旨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对接国际监管标准,助力越南早日脱离FATF灰名单。

本文将分析这一立法突破对越南数字经济格局的影响,解读其税收体系的最新动向。通过梳理越南政府近年来从观望到主动构建监管框架的政策演变,结合其他国家在加密货币监管领域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还将探讨越南在平衡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方面的策略,预测未来可能出台的具体政策及其对越南作为新兴数字经济体的潜在影响。

1 越南明确加密资产的法律地位

在《数字技术产业法》颁布前,越南对加密货币的法律定性一直模糊且不断变化。早期,政府主要限制其作为支付手段并发布风险警示。2017年7月,越南国家银行明确禁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违反者可能面临处罚。2018年4月,总理指示加强对加密货币活动的管理。

尽管财政部2016年4月曾将加密货币定义为财产和商品,但缺乏明确立法支持,实际执行存在不确定性。根据2015年民法典,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不属于法定资产类别,造成了重大法律空白。

2025年6月14日,越南国会通过《数字技术产业法》,首次在法律体系中明确定义了数字资产,并将其分为加密资产和虚拟资产。这一突破结束了加密资产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正式将其确认为民法下的合法财产,为个人和组织合法建立和行使财产权提供了法律基础。

这一战略转变源于政府认识到加密经济的巨大潜力。越南拥有全球最高的加密货币持有率之一,约20.95%的人口持有加密资产,年流入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同时,越南也面临应对国际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压力的需求。因此,合法化是吸引投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有效监管这一新兴产业的必要前提。这表明越南政府已从单纯的风险防范转向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机遇,并试图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来引导和规范这一新兴产业。

制度大变革?一文看懂越南加密监管与税收体系

2 越南加密货币监管体系的转向

越南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度发生显著变化。过去,监管制度不完善,多采用一刀切的手段;而随着全球加密货币浪潮兴起及越南高层变动,当前监管体系正快速完善,已形成初步分工架构,并积极推进多项监管试点项目,力求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有效应对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等挑战。

2.1 监管制度框架演变梳理

2016-2022年,越南加密监管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刀切到探索研究的阶段。

2016年4月,财政部宣布不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但定性模糊。2017年7月,国家银行禁止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2018年4月,总理要求加强对加密货币活动的管理。

2020年5月,总理指示国家银行启动区块链试点项目,探索加密货币应用。2022年3月,越南区块链协会成立,成为首个以加密资产为重点的法律实体。同年,越南通过反洗钱立法,要求支付服务机构实施了解客户措施。

2023年以后,特别是2024年高层变动后,越南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度逐渐软化。

2024年2月,总理指示财政部起草虚拟资产法律框架。10月,颁布《2025年越南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国家战略》,将区块链作为数字转型核心支柱。

2025年6月,《数字技术产业法》通过,确立了宽容审慎的监管框架,推动更广泛的数字经济发展。

监管框架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导的成熟,是越南数字资产政策演变的关键特征。近年来,监管重心已明显转向主动构建框架,将加密资产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这标志着越南在数字资产监管上进入更加成熟和务实的阶段,目标不再仅仅是控制风险,而是通过建立清晰、可预测的法律环境来释放创新潜力,吸引投资,提升其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地位。

2.2 越南现有监管架构和分工体系概述

越南当前的加密监管框架主要由各部委分工负责,形成一种"松散监管"的格局。国家银行、财政部、公安部和越南区块链协会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和完善监管框架。

国家银行负责研究和评估加密货币影响,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财政部负责起草虚拟资产法律框架,制定税收政策。公安部负责打击与加密货币相关的犯罪活动。越南区块链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政策建议和行业标准。

2.3 新常态下的监管沙盒试点和风险合规建设

越南政府正在讨论建立区域和国际金融中心,引入金融科技受控测试政策,特别是针对涉及加密资产的商业模式。例如,岘港获准试行使用稳定币进行国际游客支付的试点项目。

越南还在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虽然数字索姆的发行尚处于评估阶段,但其潜在的合法地位和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作用,是越南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动监管框架创新的同时,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合规仍是核心关注点,尤其是在被列入FATF灰名单之后。《数字技术产业法》明确要求所有数字资产活动严格实施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措施,以提升安全性和透明度。这意味着未来的加密交易所和相关服务提供商必须遵守KYC和AML等全球标准,并可能被要求维护赔偿基金以保护用户免受网络攻击。

3 越南加密货币税收政策及其最新进展

3.1 目前越南加密货币交易仍处于税收模糊地带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和监管框架,越南的加密货币交易一直处于税收模糊地带。财政部2016年的公函虽不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但并未涉及具体税收规定。国家银行2017年的公函不承认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加剧了法律不确定性。此外,2015年民法典未将数字资产纳入财产范畴,为加密货币征税带来障碍。

与股票交易税收制度相比,加密领域活动长期免于纳税义务。这使越南成为加密领域的事实"避税天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但也导致政府税收缺口。

3.2 新规为加密货币征税勾勒法律框架

《数字技术产业法》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为未来征税奠定了法律基础。财政部正在敲定加密货币发行和交易试点计划的决议草案,评估对加密资产交易应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可能性。

关于税率,有建议效仿股票交易,对加密交易征收0.1%的交易税。如果加密货币被归类为投资资产,交易利润可能征收资本利得税。对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企业,可能需缴纳20%企业所得税。还有建议对NFT利润征收5-10%个人所得税,对外国投资者利润征收1-5%提款费,并考虑对试点交易所提供税收优惠。

制度大变革?一文看懂越南加密监管与税收体系

4 越南加密货币政策展望

越南当局对加密资产的态度经历了显著转变,从早期警惕、限制到现在积极探索和规范。这体现了在控制金融风险与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之间的务实平衡。越南已将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纳入国家战略技术清单,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并列,表明其已将数字资产视为推动国家数字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未来,越南加密资产政策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1. 更多监管细则将出台并执行。随着《数字技术产业法》生效,预计将有更多配套法规和指导意见出台,明确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的许可要求、运营标准和消费者保护措施等。监管沙盒将继续发挥作用,为新商业模式和技术提供受控测试环境。

  2. 税收框架将逐步完善并落地。财政部可能加速出台具体税收细则,明确各类加密活动的征税方式、税率和征管流程。电商平台税收制度的经验可能被引入加密交易平台。越南可能对不同类型的加密活动制定差异化税收政策,并考虑资本利得税和流转税的结合。

  3. 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将逐步融合。政府将继续推动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的结合,探索加密银行、国家加密交易所和稳定币的发展,以构建更现代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越南有望成为东南亚加密经济的"合规创新"典范,与泰国、马来西亚共同竞争市场。越南拥有庞大的加密用户基础和明确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近期通过的《数字技术产业法》和正在推进的税收试点及沙盒机制,表明其正从"灰色地带"向"明确规范"转型。这种转型将使其在东南亚地区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既能拥抱创新又能确保合规的市场。越南的经验可能为其他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展示如何在不扼杀创新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健全的加密资产监管和税收体系,将加密市场的潜力转化为国家经济增长动力。

BTC-0.2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OnChain_Detectivevip
· 07-31 20:17
嗯,典型的模式……首先他们监管,然后就是背后抓取 KYC *可疑*
查看原文回复0
MetaLord420vip
· 07-31 13:12
所以越南还指望币圈拉外资呗
回复0
链上小透明ervip
· 07-31 13:12
又一个上了贼船的
回复0
空投猎手007vip
· 07-31 13:05
这韭菜也太晚了吧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